Sunday, March 27, 2011

Is fishing difficult? 釣XX魚,難嗎?

聽到有某些新進釣友說:「釣某種魚好難喔!」;也有某些稍微進階的釣友臭屁地說:「釣某種魚很難嗎?」;但真的是這樣嗎?是片面之詞?還是各說各話?
個問題必須回到釣魚活動的本質,及釣魚活動的「元素」。所有戶外活動都有四個基本元素,即環境、人、器材及知識技術;爬山有山,有背包、睡袋,有攀爬野營技術;單車有道路,有單車、車衣,有騎乘技術;但偏偏釣魚多了一個,那就是「魚」。換句話說,除了這個活動本身外,還有一個「對象」,而且是活生生的。即然是生物,牠就有多樣性、變異性,也就是這一條與另一條有差別,甚至還有學習力。
為什麼「越來越難釣」?這其實是「人擇」,尤其是所有釣客會攜帶漁獲的釣場。筆者曾參加過一個垂釣實驗,在同一個保護區釣場中,以三個很會釣魚的高手,在每場40分鐘一階段,然後休息60分鐘,再重複釣三場次,便會發現魚雖然還很多,卻不上鉤了。為什麼呢?「因為會吃餌的已經差不多都被釣起來了」,這個實驗又與一個日本的研究有類似的結果。日人曾在某個湖中長期取樣日本鯽,且依照釣獲順序編號,如A點的第一尾為A1,第二尾為A2,然後以此類推,編完號後原地放生,結果發現雖然A點的魚可能跑到B、C、D…,C點的魚可能留在原地或移到A、B、D,但被捕獲的「順序」卻很接近,即「笨的就是笨的」!
這真的是笨嗎?恐怕不能這樣解釋。比較敢攝食,索餌比較兇,在自然界長的大、長的快,因此取得交配權或產卵數(質)比較好,那牠的基因便比較容易延續。然愛吃與好吃的魚面對釣客時,卻成了「笨」!而笨的少了,聰明的(較不受釣餌吸引者)變成多數,而牠們繁衍的後代,聰明的也變多了。
過魚兒也不是笨的不會進步,如果有機會脫鉤、斷線逃跑,或是釣者自行釋獲,那會增加牠們的經驗值。根據國外一篇論文的研究,鯉魚的記憶力可達三年,只是牠必須得吃,所以得在經驗與誘惑中選擇,而那份掙扎就只有牠自己知道了。